欢迎访问江苏省企业管理协会-江苏省企业家协会官网
要闻资讯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页 / 要闻资讯
江苏加快建设海洋强省
点击次数:200  更新时间:2024-01-10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

海洋经济,包括海洋渔业、海洋交通运输业、海洋船舶工业等多种产业。江苏坐拥954公里海岸线和3.75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,海洋资源丰富,区位优势独特。但与之不相匹配的是,江苏海洋经济总量及其在全省经济大盘中的占比并不突出,可以说仍是“短板”。

江苏如何向海而兴、加快建设海洋强省?

江苏海洋经济短板在哪

根据《2022年江苏省海洋经济统计公报》,初步核算,2022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(GOP)达到9046.2亿元,占地区生产总值(GDP)的比重为7.4%,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9.6%

同样是2022年,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1.8万亿元,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4%,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9%;山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.6万亿元关口,达到16302.9亿元,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8.6%,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7.2%;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1.15万亿元,占全省GDP22%,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2.2%

广东、山东、福建三省的海洋生产总值位居全国前三,而江苏排在全国第六位。相比之下,江苏的海洋经济究竟存在哪些短板?

在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教授邹欣庆看来,江苏海洋牧场发展相对较弱,目前要养殖一些售价昂贵的海产品比较难;海洋旅游、滨海旅游方面,与广东、山东等省份也存在较大差距。江苏省渔业协会会长张朝晖也提出,江苏的海水养殖产业相对不强,缺少“叫得响的海水鱼”品种。

“江苏的江港强、海港弱,全省货物吞吐量达2亿吨大港数达到7个,其中只有1个是海港。”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海洋规划与经济处副处长钱春泰说,说起江苏沿海深水大港,首先要提到连云港港,但连云港市经济体量对港口的支撑能力不足。与此同时,与连云港港毗邻的日照港、青岛港,服务设施等方面有较好基础,而江苏沿海以淤泥质海岸为主,滩涂面积大,建港条件不及广东、山东等省。

江苏海上风电开发在国内较早,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连续多年全国第一,但近年来由于海上风电国家补贴退出,加上省管海域内可开发的风电资源剩余不多等原因,江苏海上风电装机规模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下降。而广东海上风电开发起点高,在财政扶持下发展迅猛,大有后来居上之势。

海洋交通运输业、海洋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,是江苏现有13个海洋产业中优势明显的三大产业,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隐忧。

“目前全省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较高,但是港口货物周转量较低。”钱春泰介绍,货物周转量为实际运送货物吨数与货物平均运距之乘积,而不少长江中上游的货物,通过南京港、泰州港等转运到上海港或者宁波舟山港,运输距离并不远,“我省港口的货物周转量低,说明我们走得不远,而广东、山东港口的货物运输距离很远,甚至达上万海里。”

在货运方面,集装箱运输效益更好,但是江苏的集装箱吞吐量不高。钱春泰介绍,2022年,全省集装箱吞吐量2273.7万标箱,而广东省有7064.8万标箱,其中深圳港就有3004万标箱、广州港达到2484万标箱。“这两个港口中的任何一个,集装箱吞吐量比江苏全省都高。”

在海洋船舶方面,钱春泰表示,江苏船舶工业企业以民企为主,融资难、融资贵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,不少企业在科技研发上投入不多,科技含量不高,部分关键核心配套装备还依赖进口。

多线勾画蓝图打造新增长极

2022年,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2.91万亿元,位居全国第一;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为12.29万亿元,位居全国第二。“我省和广东的地区生产总值相差约6000亿元,而我省海洋生产总值和广东就相差了9000亿元。”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说,江苏和广东的经济差距主要在海洋经济方面,如果江苏的海洋生产总值这个“关键量”能够赶上去,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也将随之而上。

那么,江苏海洋经济迎头赶上,该从哪些地方发力?

——由“江强海弱”向“江海联动”转变,首先要打破跨江交通的短板。吕永刚表示,交通短板是困扰多年的问题,补上这个短板是发展海洋产业的前提,如果不具备这个前提,我省沿海三市的海洋经济潜力就没有挖掘的条件,三地海洋产业的特色优势就发挥不出来。“三市的产业经济重心到沿海还有一段距离,这正是历史形成的一个短板。近年来,洋吕铁路等交通线路陆续通车,短板正逐渐弥补。”

——持续建设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。钱春泰介绍,从区位来看,通州湾与上海都在长江入海口,处于黄金水道与黄金海岸“T”字形接合部,长江经济带发展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项国家战略在这里交叠,“通江通海通上海”是通州湾最大的区位特征和发展优势。“要持续推进通州湾示范区开发建设,打造江苏新出海口,将这里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北翼。”

——持续加强港产城联动。在连云港,现在港口优势、城市优势跟产业优势形成联动,特别是徐圩石化板块呈集群式爆发;在南通,港产城联动之后承载力提升,大通州湾建设如火如荼,各重大项目陆续突破落地……“过去长期存在的港产城联动性不强的问题,近年来逐渐得到解决,爆发力由此产生,接下来还要持续加强。”吕永刚说。

——促进“海洋牧场+海上风电+旅游”融合发展。江苏省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钱林峰认为,可以在海洋牧场上搭建海上旅游平台,平台下方进行海洋牧场建设及养殖,在平台上方拓展垂钓、品尝海鲜等休闲渔业,或采用在海上风电机组下方设置网箱养殖鱼虾贝类模式,实现“水下养殖、水上发电”。此外,还可以重点发展滨海康养和湿地生态旅游。

——政策制定向发展海洋经济倾斜,加大资金支持力度,加快形成江海联动局面。钱春泰提出,要加大引进海洋经济龙头企业的力度,加快引进央企的二三级子公司,加强用地用海要素保障,学习广东、山东、福建等地建设海洋强省相关举措,加强财政资金引导,面向民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。

发力迈向海洋强省。去年8月,省政府印发《江苏省海洋产业发展行动方案》提出目标:到2030年,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6800亿元,在2022年基础上翻一番,海洋经济总量规模实现争先进位,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海洋产业创新高地,海洋经济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。

争先进位加快建设海洋强省

“建设‘大通州湾’,是迈向海洋强省的重要一步。”钱春泰告诉记者,近年来“大通州湾”建设成果颇丰,随着多座跨江大桥建成通车,这里逐步成为以上海国际大都市为核心、南翼杭州湾、北翼通州湾“一核两湾”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在通州湾示范区,经过10余年发展,100平方公里区域涌动着无穷活力。钱春泰介绍,2020年,南通以“大通州湾”思维,整合原沿海岸线的洋口港区、通州湾港区、吕四港区为新的通州湾港区,推动国家战略在南通落地实施。

江苏现有13个海洋产业中,海洋船舶工业是优势明显的产业之一。

位于泰州靖江市的江苏新时代造船有限公司,是国内民营造船龙头企业、国家级船舶出口基地骨干企业之一,其年造船完工量、新接订单量、手持订单量三大关键指标连续多年位居中国造船行业五强。

14日,记者来到该公司,走进智能化分段生产车间,只见7000多吨集装箱船以及5万多吨化学品船正在进行分段制作;船坞内、码头上,一艘艘LNG(液化天然气)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加紧搭载、舾装,确保进度节点。

“我们建造的船舶采用燃油和天然气双重动力,受到国际市场青睐。”该公司船研所船装室副主任徐红忠介绍,LNG双燃料动力船采用了LNG燃料和燃油驱动,二氧化碳排放量比普通的燃料油船减少约20%,在相同工况下降低能耗8%,此外还有一个由企业自主研发设计的“智慧大脑”,拥有自主知识产权。

“我们为新加坡船东建造的21万吨LNG双燃料动力散货船前不久交付,这也是该系列散货船的第9艘船舶,提前完成202327艘、371.15万载重吨的年度交船目标。”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,截至2023年底,企业年度新接订单39艘、594万载重吨,位居世界造船企业第二位;在手订单98艘、1281万载重吨,其中双燃料动力船舶占据半壁江山,生产任务已排到2027年。

据了解,20231月—10月,靖江市造船完工量71艘、750.5万载重吨,同比上升21.4%,造船完工量分别占全省、全国、全球的46.1%21.7%10.8%

通州湾和靖江结出的硕果,是江苏海洋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。江苏造船三大指标已连续14年居全国第一;2023年前10个月造船完工量1627.1万载重吨、新接订单量2807.6万载重吨、手持订单量6110.7万载重吨,占世界市场份额四分之一;经过初步核算,2023年前三季度全省海洋生产总值约7210亿元,同比增长6.3%,比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1.1个百分点,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7.7%

       江苏,正持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,坚定向着海洋强省迈进!